引入深思: 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 (轉文)

By admin, October 24, 2013 1:08 pm

IMG_8784

今天讀了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爸爸今年已經80幾歲,我2011年中跟姐姐商量,不如搞一個世紀Reunion,再不去就真的沒機會了。

就這樣由我籌備了幾個月,終於一家人聖誕前夕排除萬難(媽媽當時不幸還得了急性肺炎),一齊去了泰國布吉度過了難忘的5天。

當時爸媽由溫哥華飛去布吉,姐由吉隆坡,我們則由香港飛去。一家8口住在一間6千尺的大Villa,好開心好難忘。

香港人的平均壽命很長,太長了,容易教人產生某種錯覺︰父母雖然早晚會走,但是時間還有的是,反正隨時都可以見面,見面時再聊好了。最近在看的一本書,書名無法一口氣唸完,叫作《別以為你還有 20年──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 55天》,裡頭有這樣的一條算式──

20年﹙父母剩餘的壽命﹚× 26天﹙每兩周回家吃個飯﹚× 2小時﹙每次吃飯花的時間﹚× 2天﹙除夕.初一﹚× 7小時﹙除夕.初一這兩個特別日子見面的時間﹚= 1320小時
算式的假設還算忠實。對大部分成年子女來說,頭一趟有意識地把「父母」和「死亡」看出關連時,兩老已逾六十了﹙人人都知道死亡,但理性上知道和在感性上準備,十萬個不一樣﹚。當然誰也說不準死神是否就在轉角處等着,但大膽假設他們的壽命跟平均數相去不遠,前望大概有二十年。二十年乍聽不短,可是若只算上親子相聚的時間,事情就變得很不一樣了。譬如說,每兩週來一次「旋風式」聚餐,一年只有除夕夜才在老家逗留得較久……七除八扣剩下 1320小時,即是短短五十五天。

這輩子只剩五十五天,還不到兩個月?﹗而我們打算怎樣善用這些正在指縫間悄悄溜走的日子?同桌吃飯但在小小屏幕上各自修行?說好回來飲湯,卻在夜幕下滯留辦公室?

為《死在香港──流眼淚》訪問社工系學者周燕雯,聽她分享一段經驗︰周爸爸是中風死亡的,說走便走,但她慶幸自己竟然把握了他最後一年的日子,辦了一趟家族祭祖行。

事情始於某次輔導,有病人向她說了一樁樂事︰女兒排除萬難帶他坐輪椅回鄉探親,跟兄弟姊妹久別重逢。周燕雯聽着,心裡想︰我爸行得走得,不如現在就去。她坐言起行,得到爸爸同意後,便聯絡早就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親友。神奇的是,大家竟然都能抽空,於是一行四十人浩浩蕩蕩上順德。

周燕雯記得,那些嘗盡人生五味的老人,一個個變回兄弟幫姊妹淘,日間重遊祖屋寫族譜,晚上則在酒店沒完沒了聊到天亮。當時大家怎樣也想不到,排行最小的周爸爸翌年竟會猝死,這趟旅程成為最後的溫暖回憶。

放下書,我馬上打電話給我老爸瞎聊﹙當然找了個不着痕迹的借口)。我們雖然沒本錢跟死神討價還價,卻有本事在算式上動手腳──把五十五天活得不留遺憾,又或者,甚至把它們活成一百天、二百天。趁還可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