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要趁早
張愛玲曾說過:「成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最近認識了好幾位不同領域20出頭的藝術創作朋友。我發現這些朝氣勃勃的90後年青人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對自己從事的藝術創作特別有Passion,對生活也特別充滿了熱愛!
想當年我20幾歲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對人生也沒有確切的長遠規範。(當然現在更沒有,只求活在當下 )
真是「少年出英雄」! Bravo!!!
你的收藏是否升值了許多?
不是模型車圈的朋友每次見面總會重複問我他們最關心的同一個問題: 你的收藏是否升值了許多﹖什么時候會出掉賺取盈利﹖
我總是很無奈的回答,我的收藏的確升了很多,但真的與我無關。雖然我一直有留意行情,也很清楚每一台的最新市場價格,但我的心愛都是不出的。因為多數都只有1台。
所以請大家以後別再重複問我這個問題了,謝謝!
#可能因為最近重複回答了這個問題很多次
朋友的回覆:
John Chen: 模型升值是我一直觉得bulshit的事情,现在能炒的模型将来贬值更快,汽车文化本身都在走向死亡,何况只是文化载体的模型,所谓的升值保值只是对抗通货膨胀率,拿着个来炒作真不如去炒一些更能炒的东西,我收所有东西都是24比例,每一个都来之不易,就算真的出手也不是为了换成钱,出手也只给懂的人
為什麼中國沒有模型車手辦大師呢?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尷尬又困擾我已久的問題,而且也可能會得罪不少人,不過我還是想問清楚一下。
環顧現今大中華區,做1/43全開金屬模型車的華人/中國人手辨大師好像就只有香港和台灣寥寥可數的那幾位。
我覺得內地的模型大師手藝一定不會差得過香港和台灣的,就看Make Up那些工友妹妹們就可以肯定人才是有的。
但是為何多年后13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就是沒能夠誕生出大師級別的模型車手辦大師呢?
铜锣 卫门:
你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想过,这是我的想法,可能不成熟,互相探讨吧我99年买的第一本模型杂志,模型世界,创刊号,当时上面所有的模型文章都是翻译或报道的国外模型故事,本土模型制作少的可怜。当时天津作为直辖市之一,正版的万代模型只有一家店卖,一盒HG的模型售价150左右,而当时99年月工资才几百元。相比香港,我知道rosso他2000年就一周13台恩佐的做了,还是43比例
这个原因直白点说就是经济原因,这边还在奔小康,努力买双耐克鞋,那边已经广泛接受动辄上千元的模型产品了
二,随着大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买的起两三百的模型了,但是汽车文化又跟不上,大陆这边动不动国几条去强制用户更换汽车,高昂的关税又断绝了进口汽车带来的汽车文化。大陆这边汽车除了代步,更重要的作用是为国家提供税收。人民对汽车文化的知识匮乏造成了对汽车模型的人才稀缺。这一点可以从大陆这边不乏科幻类模型高手,人物模型高手,飞机战车等军事模型大师,这些模型领悟在我看来有的是高于港台的玩家,但民用就不行。
三,结合上面经济和文化来看,导致了后来即使大陆模型文化越来越繁荣,但是愿意花几千上万去求一个汽车手版模型的人相对高达模型来说仍然很少,没有消费就没有投入,所以你看现在很多高达模型工作室,手艺也不差,但是他们不愿意去做民用,因为愿意在上面花钱的人太少了。即使有,比如这个群里的人,也会因为考虑做些的名气对作品的价值影响而花钱去找欧美那些已经打开名气的人来做。
这就造成了大陆的职业模型玩家为了养家糊口必须尊重市场也去做更容易卖价格的模型领域。一些把模型作为爱好的制作者(比如我),可以不计成本的去做民用领域的车,但是毕竟不是职业制作师,无论从工具还是技术也不可能超过职业制作师。偶尔有很不错的作品,那成本也巨大了,不可能还能批量生产作为能长期维持的收入来源。
大陆这边的模型圈,军事的高手一大片,很多都深藏不露,有的都当爷爷了。科幻最容易挣到钱,所以这边工作室也最多,良莠不齐。人物方面就更少了,没成品门槛高市场小。民用好在有成品能吸引大量的资本得以发展,但是手版方面还是24的塑料为主,43的套件一是不好买,二是门槛高,三是不好做,而且就算买了做了也不一定比成品更受市场接受。
以車會友: 豐盛的十年
感恩透過車模結識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因為我覺得其實這比單純收藏模型車來的更加快樂!
下一個人生目標是開一家Model Car Studio,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談天說地。
最近迷上了1/87的場景
居然發現有一個25CM長我最喜歡的運動場景!
心愛得到傳承
最近幫一位香港的朋友和北京的四萬大叔撮合了一整套萬寶路Marlboro賽車收藏的收購。
我最欣慰就是能發揮自己這方面的Networking,令不同朋友間都能找到自己心議的收藏 。
最重要令他們的心愛得到傳承,找到下一個溫暖的家。
莊周夢蝶?
還是盜夢空間 (Inception)? 1/87 within another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