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BlueGTV

By admin, March 12, 2012 3:29 pm

他的一篇車模瘋吸引了我的眼球,因而也發現了頂級1比43套件(Kit)的存在。

某些大師的絕版名作,1/43不到十公分大小的模型車中竟然可以容納數百個零件,加上數量有限,拍賣拱到上千美元也是常見的事情,這對一般車模收藏者而言 可能匪夷所思,但對於收藏家而言卻是每每天人交戰才能在最後贏得競標。這只能印證一句話,限量是殘酷的,絕版是黃金打造的。

從小生長的年代,台灣經濟尚未發達,街上跑的汽車,除了冒著大黑煙的巴士之外,大抵都是日產,福特之類。雖然車輛數不多,但在街上呼嘯而過,煞是神氣。

而每個小男孩手裡,多少有著一兩部的火柴盒小汽車,五顏六色,在街角用手滑行,應著長輩的疼愛,小箱子裡的四輪玩具慢慢增多,這大概就是我的模型之路啟蒙。

中學時代,適逢台灣經濟準備起飛,街上的車子開始五顏六色百家爭鳴,汽車雜誌也開始成為必讀的課外伴侶,雖然學生無緣接觸真實的四輪寵物,然而每每邊讀雜誌邊發出讚嘆,心裡天馬行空,期望有一天可以真實駕馭。那時火柴盒小汽車已不再有吸引力,取而代之的是一盒又一盒的組裝模型,拙劣的用模型漆上著色,努力的讀著說明書,將零件剪下後修飾拼在一起,也慢慢因此瞭解了引擎懸吊等汽車構造,一盒一盒的模型完成後成為書架上的展示品,雖然不甚完美,然而卻欣喜滿滿,這是,年少的模型之路。

上了大學之後,世界更加寬廣,然而課業繁重,根本無暇像之前一般能有時間好好製作模型,那時,全台灣青少年的流行聖地,就在台北的西門町。而其中的萬年大樓,各式各樣的進口商品,書籍漫畫,還有整層樓各式各樣的模型玩具店,就成為流連忘返之處。後來跟一些模型友聊起,趴在玻璃櫥窗前瞪大眼睛流著口水,看著五顏六色的模型精品,似乎是那個年代共有的獨特回憶。當初的主流金屬汽車模型是1/18 跟 1/43, 雖然選擇繁多,然而在精密度及售價上很難取得一個平衡,加上住宿空間收藏的限制,因此只能挑個幾部1/43的模型讓自己開心。直到偶然間逛火車模型店,才發現為了搭配1/87 HO比例的火車模型場景,竟然出了許多汽車模型!當手上拿著不到五公分大小的模型,卻細緻得無可挑剔,這就是德國人的用心,也從此開始收集1/87 汽車模型,雖然1/87的製造商跟1/43,1/18 的製造商家數天差地別,選擇跟車型也相對少了許多,但十多年來努力收集各式車型,至今約收了一千兩三百部,一字排開的時候,坐擁名車,不亦快哉!

出社會後,開始擁有屬於自己的第一部車,也終於把對車的興趣落實下來,東摸西摸,東改西改,不知是否為了彌補當初未能選讀汽車機械工程的遺憾,開始對汽車的心臟—–引擎產生極大的興趣,可惜很少有專門的汽車引擎模型,網路上的資料也少得可憐,一點一點拼湊之下,竟然也收集了一二十顆大大小小的引擎模型,大至 1/4 的 Nascar 引擎,數量最多精密度最佳的1/6 引擎,還有搭配模型改裝的1/18,1/24引擎,也有只有指尖大的1/43引擎模型,藉由收藏組裝的過程,也對引擎內部構造及功能有更深的瞭解,這應該也算是寓教於樂吧。

這幾年工作生活狀況都穩定下來,空閒時間,忽然又興起製作模型的念頭,台灣幾乎沒有汽車模型的書籍及雜誌,只好往鄰國日本著手,找了一些專門的汽車模型刊物好好研究。雖然1/24的塑膠模型越來越精美,然而收藏上卻是極大的問題,手邊已經有近1500部模型車,很難再挪出空間,後來卻在雜誌中小篇幅的報導找到新的方向。原來有個小眾的1/43 模型市場,幾乎都是鉛錫合金及樹脂鑄造而成,由於成本高昂,售價不斐,加上開模精細度的限制,一堆超小的蝕刻金屬零件,製作上比一般塑膠模型難上許多,因此幾十年來只有少數在歐洲流通,亞洲也只有日本稍稍熱門一點。但是許多難以購得的稀有名車,或是具有引擎細節的經典賽車,也只有1/43套件可以滿足需求,尤其是製作完成後的精細度,更是遠超過市面販售的一般模型。也因此,又掉進了另一個敗家地獄。

也由於1/43金屬模型的稀有性,在台灣很難購得,專門販售的店也僅有位於台北縣三重的ISAM,店主陳先生本身也是模型狂熱者,才有辦法支持此般獨特的店的生存。而對於我而言,更癡迷於具有引擎細節的1/43模型,也只好在eBay等拍賣網上尋尋覓覓,兩年多下來,也有近百套的斬獲。如果是一般沒有引擎細節的F1 或賽車模型,大約都在30-60美元之間,具有引擎細部等的更是屢屢超過100美元,也有超精密等級的要價300-400美元,至於某些大師的絕版名作,1/43不到十公分大小的模型車中竟然可以容納數百個零件,加上數量有限,拍賣拱到上千美元也是常見的事情,這對一般車模收藏者而言可能匪夷所思,但對於收藏家而言卻是每每天人交戰才能在最後贏得競標。這只能印證一句話,限量是殘酷的,絕版是黃金打造的。

看來,這個模型瘋還有得瘋很久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