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升級了Sub-Woofer
聽了一年多JVC的EX-A15﹐其專利Wood Cone喇叭的聲音很不錯﹐尤其播放人聲和管絃樂的時候﹐但總覺得始終低重音差了些﹐所以聽交響樂的時候就略嫌不足了。
Sub-Woofer這個設備完全是跟金錢成正比的﹐當然想買KEF﹐B&W甚至JBL的產品。但是要麼就是尺寸太大﹐要麼就是價錢太嚇人﹗難道真的要用兩三倍于JVC EX-A15的價錢去買台高端的Sub-Woofer來聽2.1聲道嗎﹖如果真的這麼做﹐那根本就是本末倒置﹐鬧大笑話了﹗
最近幾天出去轉了一圈﹐走遍大小影音舖﹐終于找到了個尺寸大小合適我的客廳﹐性價比又十分之高的8寸小Sub-Woofer﹐而且還有華麗的黑色鋼琴表面Coating。加上商家比較誠實有禮﹐還送了條不太差的Prolink Woofer線給我﹐最主要他分析得有道理﹐尤其是提出了上面的看法。
這是台來自加拿大Marquis MQ88﹐其實懷疑它根本就是本地薑﹐因為Marquis總部就是華人聚集的多倫多Richmond Hill。
最後這次尋找和購買的過程還經歷了各種冷嘲熱諷和受儘白眼﹐開始討厭和鄙視那些自以為是的PRO AV 銷售員了﹐很多都完全不是做生意的材料﹐老以為人家買低端的產品就是沒銀子﹐簡直就是TMD井底之蛙﹗
怎麼最近老花錢升級這樣那樣的﹐難道Xmas is around﹖哈哈。。。
Update Dec 3, 2011
無意間在論壇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對答﹕
音樂真的不是單單講解釋力,高低伸延越高,就是越好的…要知道人類聽覺最敏感是中頻,大約從300Hz – 1000Hz…所以當有某牌子/器材在這方面較為出息,會較容易被人所接受…音響世界裏即使用上十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級數器材,其實你一様都需要取捨!
不要過份沉迷於硬件方面,多花些時間去好好享受自己的音樂吧!
如果注意力過份投放於個別硬件上…的而且確會出現你所講的問題,一套較完整音響器材包含多個環節,聆聽環境(當中包含大量聲學…可能同時間既要吸音亦要擴散),其他器材配合,電源,線材調較,防振等等千變萬化…
小弟年少時已熱愛音樂,但由於家庭環境,能夠有錢買一張黑膠碟已非常開心(當時CD尚未普及),到開始踏足社會工作…一度成為一名音響發燒友,,所花金錢不下數十萬,當時互聯網尚未普及,網上評測,用家評語,二手買賣途徑少之又少…只能每月購買音響雜誌,經常到當時位於女人街旺角音響,西洋菜街新時代音響聽下,比較下…
香港人玩音響其實非常狂熱,全世界生產音響公司都非常重視香港巿場,原因真的有人會花上百萬只為玩好一對3/5A,有人於線材方面已花好幾十萬,一旦有新產品可以改善音質亦敢於嘗試,即使低燒,買幾粒RCA頭亦已過千…
從來音響市場都極少出現所謂性價比高產品,因為多數只有不同特性,不同味度(印象中只有多年前一部PS Audio Ultralink技驚四座! 如果有一定音響年資應該都會知道…),有別於電腦領域,因為你不能單純地以速度,價格去評估,你只能不停嘗試,不停組合…有人會覺麻煩,亦有人樂此不疲!
至於內地產品,實在有如天上繁星…自己小心選擇! 我自己未曾用過,未敢武斷…當中可能有不少優秀產品,但相信亦有唔少粗制濫造! 始終一般用家大多會從品牌,軟件支援,信心,甚至二手市場…等等因素去作出選擇…
回想當年, 也曾走過和師兄差不多的心路歷程…花費不少在各個硬件環節上, 為了追求一點點效果, 摩改補品不計其數。一有空就去西洋菜街…經常都聽住嗰幾隻天碟/試音碟…重複比較人聲甜唔甜, 空氣感好唔好, 打爛玻璃聲夠唔夠清脆, 1812嘅炮聲有冇失真…
兜兜轉轉, 而家用返電腦聽歌, 又自得其樂…
其實用什麼器材也好, 最終目的是聽音樂, 而不是聽效果, 所以應該用多啲時間, 聽多啲音樂, 建立自己嘅口味, 品味, 聽力同分析力, 然後跟據自己嘅需要同能力, 去選擇合適嘅器材…
喺追尋嘅過程中, 要客觀冷靜, 小心分析, 不要人云亦云, 胡亂浪費金錢…
當你完全進入發燒階段,莫講話聽到更好既音響器材和音質,就連你腦海閃過一些假設,一些想法…你都會欲罷不能!
玩音響其實大致可分為兩類:
1) 懂得利用適當器材去享受,去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適當地花錢,在有限聆聽環境裏利用器材間之匹配,發揮最大潛質,能夠取捨,只求一個平衡點…
2) 經常利用音樂,試音天碟去測試自己器材(情況跟樓上位師兄所講一樣),不計較價錢,會經常換機,換線材,頻頻較音…貪新棄舊,欲罷不能,永無止境!
如果你發覺有第2類徵狀,証明你中毒已深……只能嘗試抽身……
我都係過來人, 又點會唔明白箇中嘅感受呢!!
不過正正因為面對嘅誘惑越大, 就越需要保持冷靜, 越要小心考慮自己嘅真正需要… 因為每個人嘅口味同需要係可以完全唔同嘅 : —-例如有人要買Amp, 你介紹一部出名人聲靚嘅Class A比佢, 點知原來佢係用黎聽Rock嘅
我亦唔係反對摩機改機和使用補品, 但係要適可而止, 同因材施教, 避免浪費金錢, 交左學費而又學唔到野 : —-例如聽到有人話某部機點摩點改, 就會脫胎換骨, 於是就買部新機, 交比人照板煮碗, 結果係有改善, 但係問返機主, 到底邊方面改善左, 佢完全唔識答, 因為部機本身嘅聲底, 每樣補品嘅特性同效果, 佢完全唔知… 呢種食快餐式嘅玩法完全忽略左過程之中嘅領略同趣味, 錢花費了但係又一無所知…可能呢部機嘅聲底跟本就唔啱佢嘅口味, 另外一部可能更加合適…又或者只要摩其中一樣野, 已經可以滿足機主嘅需要…
所以要清楚知道自己嘅真正需要, 然後用最小嘅支出, 得到最大嘅滿足…
要知道”滿足感”係相對而唔係絕對嘅, 例如有人用一千蚊買對電腦喇叭, 小摩後比得上一部六千蚊嘅迷你HiFi, 佢覺得非常滿足, 開開心心去聽音樂…
相反, 有人用兩萬蚊買左套HiFi, 但覺得比部六千蚊嘅迷你HiFi只係好少少, 非常煩惱, 終日攪來攪去, 左試右試, 冇乜時間去聽音樂…
你會係邊一個呢??
事實如此…早年多前有朋友要求我幫忙一同選購一套2聲道音響器材,其中有一部大約10K左右英國制5,60W合拼(原子粒),如果你只以外觀加上內裏平凡用料,非常簡單線路…你難以想像/解釋為何有如此美妙聲音,當時配搭一對ProAc 1SC開聲….
電子零件選配雖然是當中重要環節…但其實更重要是線路設計,生產者/設計人員對音樂認知,理念…如果單純選用高級,名貴零件,就能有好聲音…相信全世界生產音響公司都能夠生產出Hi End級數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