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Music (音樂)
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民歌
自從六月中俄羅斯旅行回來後,我就一直在尋找從莫斯科帶回來的那個音樂盒的主題曲。
最近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主題曲叫作「莫斯科的晚上」 Подмосковные Вечера,更是一首50年代在蘇聯和中國大陸代家喻戶曉的歌曲。
另外也很喜歡另一首50年代的俄羅斯民歌 「山楂樹」 Ой, рябина кудрявая。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by Doris Day
這首50年代的歌是母親在我17歲那年介紹給我聽的,歌詞很有寓意,其實用中文來說,莫過于「順其自然」。也想在此送給我今年中學畢業的外甥女,希望她能明白將來人生的意義。
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
I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
Will I be pretty, will I be rich
Here’s what she said to me.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
What will be, will be.
When I was young, I fell in love
I asked my sweetheart what lies ahead
Will we have rainbows, day after day
Here’s what my sweetheart said.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
What will be, will be.
Now I have children of my own
They ask their mother, what will I be
Will I be handsome, will I be rich
I tell them tenderly.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
What will be, will be.
法語經典老歌
都說電視廣告能把一首老歌起死回生,看來還真沒說錯。
最初我就是從Natalie Portman的Miss Dior廣告中聽到這首60年代的經典Je t’aime moi non plus,然後發現作曲的Gainsbourg是個法國文藝界的奇才!
最近發現我喜愛的本地獨立創作樂隊My Little Airport原來也有一首向Gainsbourg致敬的有趣歌曲,名為How can you fall in love with a guy who doesn’t know Gainsbourg
當然好聽的法語老歌又何止以上一首,以下三首就是其中我認為的代表作。
原來顧嘉煇的姐姐是…
怪不得的! 記得哥哥張國榮九七演唱會其中一首懷舊歌 “夢” 的原唱就是顧媚女士。
月華如夢 – 陶傑
顧媚女士出版回憶錄「繁華如夢」,封面用了大姐她六十年代唱「小雲雀」時的美艷玉照。濃眉大眼,望之有如珍妮花鍾斯和阿娃嘉娜的混合體,匯聚了幾抹斜陽,一流清淺,俱是昨日的氣韻,百年的風華。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很一個騷紛時代裏迷人的一彎迴廊。鐵幕森峻,越戰方酣,桃麗絲黛和仙迪拉蒂的金髮綵衣,也飄暖風薰醉的維多利亞港。雨撼蕉椰的南洋,在簷 瓦庭院之間,因陸運濤先生的影業,偏又情迷民國的旗袍閨怨,舊上海的文藝風情。藍與黑的幽深,不了情的迷茫,一切都山遙水隔,音訊淒然。酒醒午夜,人渺黃 昏,太多的遺憾失落在芳草間,哀愁迴盪在湖海之際。
顧媚女士曾在徐訏和林黛的迴廊駐足,憑欄眺望。她是卞之琳的斷章裏的剪影人物:「你站在橋上看 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在六十年代的國語片中,她的歌聲是一剪裝飾,也有在樓上和月下窺看她的人,只是緣份薄如夜色,稍一踟躕就消散了,一腔心事從 此交付給曙色,從此之後無言。
顧女士不但是歌唱家,也是藝術家。大半生以來,她心地善良,品格端正,入聲色犬馬之圈而不染俗塵,出牛鬼蛇神之窟也不為寵辱。棄影從畫之後,氣場別開穠艷,從前種種挫折和傷感,化為筆端潑墨的水氣煙霽。
懂得看的,就知道這是將前半生的憂鬱昇華為雲情雨意,一揮毫之間,宛如喝了一碗孟婆湯,將以前種種,拋諸腦後了。
顧媚的回憶錄,不止她個人心跡,還渲翠點蒼,旁觸一眾褪色的香粉。李婷、莫愁、李麗華、李香蘭,都是褪了色的一盤盤玉帛金釵。顧媚今日無寵無欲、不慍不驚,下筆寫這些昔日故友,心情當是淡靜的,低眉之傾,也益見菩薩心懷。
今日的顧媚有福氣。年逾八十,望之如五十許人。她來香港短住天后的紅塵之間,偶爾出現街頭,猶眉目生月,步履蔓蓮,一張面孔從未整容,水清見鏡,雲起生岫。這般氣象當是幾十年藝術修養之功。
顧媚家一門兩傑,他弟弟顧嘉煇,今年也舉辦回顧演唱會。這對姐弟,對香港貢獻至巨,英國殖民地政府欠顧媚小姐一個OBE勳銜,這是英國撤出香港,彩霞漫天之外,令人若有所失的一小片留白。
至於其他的裝飾,則不必了,配不上她的。
異曲同工 Gosh!
Oh..Pretty Baby…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Of course, I mean that Testarossa on the left, what were you thinking?
Richard Clayderman Live in Hong Kong
It was almost 30 years ago when I heard “Ballade Pour Adeline” the first time on radio, and it’s definitely a life-time experience to watch him live last night, especially on 2015 Valentine’s Day with love ones. ^_^
Mr. Clayderman also performed two of my favourite ones in the concert.
Corazón de Niño
Love At First Sight
Finally!
小時候父親經常播放很多Easy Listening的歌曲,其中Ballade Pour Adeline便是鋼琴王子Richard Clayderman的首本名曲。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在香港欣賞到他的現場表演,當晚更是情人節,實在高興!
今天蘇格蘭的結果會是?
暫時沒人知道,倒是令我想起了19年前在Montreal親身經歷的另一次民主公投。
所以也聯想起80年代The Clash的這首歌,請留意歌詞,還真匹配,嘿嘿。
米字旗的前世今生 (轉文)
呼!蘇格蘭未能獨立,人民大嘆一句”God save the Queen”,不禁讓人想起七十年代英國搖滾樂隊Sex Pistols的同名歌曲,正是他們令米字旗不僅是英倫傳統的標記,更成為前衞的象徵。並植根在一群設計尖子的血液裏,讓英國國旗飄洋過海數百年。今日, 就從時裝、歷史及文化等範疇娓娓道來,探討米字旗的前世今生!
解構米字旗
1707年,大不列顛王國是由英格蘭及蘇格蘭組成,直至1801年,始與愛爾蘭合併,英國國旗(The Union Jack)自那時起飄揚至今213年。英國國旗之所以被稱為Jack,源於昔日戰船船首會掛上米字旗作艦首旗(Jack)之用,因而得名。愛爾蘭雖於 1922年獨立成國,但由於St. Patrick’s Cross同樣包含北愛爾蘭,故此仍然保留在英國國旗。
其實米字旗沒有正式被法律確認為英國國旗,只是於1933年,英國內政大臣宣佈「米字旗就是英國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