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心動比寂寞更可怕
一套給未出軌、想出軌、即將出軌和已經出軌的人都應該看看的日劇。因為有一種心動比寂寞更可怕。
晝顏完全突破日本傳統禁忌,人物內心變化刻畫得極為細膩。
“婚姻屬于道德范疇,而愛情永遠跟道德無關。這兩個關係處理不好,就只能選擇弱者的方法,造成弱者的悲劇。”
一套給未出軌、想出軌、即將出軌和已經出軌的人都應該看看的日劇。因為有一種心動比寂寞更可怕。
晝顏完全突破日本傳統禁忌,人物內心變化刻畫得極為細膩。
“婚姻屬于道德范疇,而愛情永遠跟道德無關。這兩個關係處理不好,就只能選擇弱者的方法,造成弱者的悲劇。”
“Life is a sad story, find someone you love and spend every good minute with her. At the end, it’s love all that matters!”
經過一年終於看完這套蕩氣迴腸近100集的美劇。
Mad Men裡每個角色都是那麼獨當一面真實鮮明,男主角Jon Hamm更不負眾望憑此劇連續贏得了7屆Emmy Award最佳男主角!
廣告狂人講述了幾個年青人在社會向上爬的階段被金錢、權力和慾望迷惑了,逐漸迷失了自我,甚至賠上了原則和放棄了底線。
直到最後才發現是南柯一夢,開始醒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他們生命裡最重要的。
其實整套劇的主題是關於家人的親情、伴侶的愛情和朋友間的友情,當然還有美劇最拿手的人性陰暗和醜陋。
最後一幕的配樂是以McCann廣告公司1971年的名作Coca Cola Hilltop作為結尾, what really makes you happy in life?
2007年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
飾演東德秘密警察的男主角Ulrich Mühe入木三分,可惜在同年因病離世,RIP
我不是韓粉,更很少看韓國電影。這幾天看了兩套孫藝珍少女時代的電影: 我腦中的橡皮擦 (2004),尤其喜歡 假如愛有天意 (2003) ,詩意般的敘述加上唯美的畫面,另外配樂實在好聽。
芳華正茂的孫藝珍令我想起了以前清純的李麗珍,因為她們兩個長的實在太像了!
奇怪的是香港竟然從未上映過
東歐回來後才第一次看高清版的《布達佩斯之戀》,女主角Ilona真是一個迷倒眾生的波希米亞女郎。
記得那晚站在Citadella山上俯瞰著布達佩斯醉人的夜景,如果當時再加上Gloomy Sunday這首曲就更加完美了!
布達佩斯之戀 – 陶傑
《布達佩斯之戀》,一個很古雅而小資產階級的片名,沒有諧音的 Gag,也沒有廣東話,很像利舞台和樂宮的六十年代,難怪電影當初竟然找不到院線,先出了 DVD,後來眼見國際輿論一致好評,方才排在一家冷門的戲院上映。
故事有一半是真人真事。一九三五年,兩個匈牙利音樂家寫作了一首樂曲,由於樂韻極為憂鬱,許多人聽了之後自殺。樂曲流傳到美洲,由美國歌手比利賀烈戴配上英語唱出來,歌曲像有無數幽靈,成為一支匈牙利的生命輓歌。
一宗新聞,配上合理而淒怨的想像:樂曲是一家餐室的樂師創製的,他情迷了美麗的餐館老闆娘,跟老闆娘通姦。餐館的猶太老闆知道了並沒有發狂,由於妻子是人間極品,他願意跟樂師分享這個女人,也不想失去她。
是杜魯福《祖與占》的翻版吧,但是編導在棋盤上多放一隻棋,多安排一個德國的年輕人。他是餐館的顧客,也迷上了女主角。三人行相安無事,加入了第四個,就複雜得像玩圍棋,尤其是在一個動盪的時代。
人太多了,女主角拒絕了德國人上船。三年之後,歐戰爆發,德國小伙子入伍,成為年輕的軍官,而且奉派來布達佩斯。
兒女恩怨,家國情仇,如果只痛快地報一段失戀之仇,就俗氣了一點。編導把德國人的性格寫得很複雜,尤其是在暴政之下,一個小子是如何墮落為一個用心計布局殺人的兇手,在驚濤駭浪的復仇之中,又不失情癡的細水長流。
女主角伊麗卡馬樂珊,有六十年代那樣的豔光四射,三分阿娃嘉娜,六分慧雲李,剩下一分有點像東方的白光。匈牙利人古名韃靼,本來就有一點亞洲血裔。一撥長髮,一舔嘴唇,目光流盼之間都是濃馥的戲,直把觀眾的口味慣得很尖,五嶽歸來不看山,見過如此絕色,以後還如何買票看其他?
男主角三人,演猶太老闆的那個中年人外表最平凡,甚而有點俗氣,但演技卻最壓場。演鋼琴師的那一位,有點像阿倫狄龍減去了丹尼戴路易斯剩下的一個數字,失意潦倒的才情卻寫在眉宇之間。演德軍的叫做賓貝加,德國味爆了棚,是柏林的舞台劇演員。
這樣的電影怎會排在灣仔北的一家小戲院?殖民地時代,應該是聖誕新年的百萬票房之戲,這才是真正的香港之恥。
《布達佩斯之戀》把多瑙河拍得很有愛情感:一水相分,連女主角的裙子也是藍色的,沾上了匈牙利的憂鬱。
有哪一個國家比匈牙利更切合 Melancholy這個字?除了曾亡國而多詩人的波蘭。匈牙利在東歐,跟伊斯蘭世界毗鄰,腹受過蒙古韃靼和土耳其突厥的侵略,背與奧地利打過內戰,猶太人跟吉普賽雜居,還有納粹德國的陰影,匈牙利這杯 Melancholy的雞尾酒,滋味有千般,要選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站在橫流布達佩斯的多瑙河大橋,面向東方,一仰飲而千古的天地黯,方會點滴在心頭。
因此《布達佩斯之戀》的開頭,鏡頭掠過多瑙河畔的古都,念天地之悠悠,落日的愛情故事最終凝定在橋上的一個穿藍裙子的女子。一個民族只有苦難,是不可以僭稱浪漫的,在苦難之中須尚有幾雙天長地久的有情人。中國由鴉片戰爭開始,八國聯軍、抗日戰爭、文化大革命甚麼的,苦難異常沉重,但流傳下來的有幾段煙熏酒醉刻骨銘心的情事?是郁達夫與王映霞,還是徐志摩跟林徽音?黃河到底沒有多瑙河的淒美,因為國難的血瀋,需要愛情的酒精來浸潤,在沉重之中,餘香百年,縈繞心間,方釀成一盞甘醇的苦杯。
對於英語世界,東歐的這一個角落,容易受到忽略和遺忘,香港有沒有去布達佩斯的直航飛機?在伊士坦堡和柏林之間,有一片繁花如海的疆土:基督火炬的邊陲,奧匈帝國的廊柱,曾經先為納粹吞噬,後又淪為共產魔帝餐桌上的一塊點心。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正是十九世紀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句。裴多菲是屠夫的兒子,當過舞台劇演員,後來成為抗擊奧地利侵略的士兵。那時官方的語文是拉丁文,裴多菲用匈牙利的民間白話來製詩。在十九世紀的歐洲,「解放」( Liberation)還是一個聖潔的名詞,不如今日之惡俗而受玷污,由於詩聖的感召,一九五六年的匈牙利革命,民族英雄納吉為了反抗蘇聯,也獻出了生命。裴多菲的詩句是沾上多瑙河的藍墨水寫成的,河的上游正是臨波照影的舞曲大王史特勞斯,一瓢麗水,孕育了兩般情懷。
因此《布達佩斯之戀》的女主角身上的一襲藍裙子,在銀幕上是如此牽動愁腸。藍這個顏色,要配襯布達佩斯的暮色中的一岸燈火:不止是憂鬱,而且還多情而不羈,溫柔而剛烈,連星期天也幽暗得如此之典麗,像多瑙河流閃在眼眸的一泓歌聲。
R.I.P. Sir Roger Moore, probably the last breed of the true British gentleman, and one of my favourite 007 actors.
The statement, from his children, read: “Thank you Pops for being you, and being so very special to so many people.”
很久都沒看過這樣令人深思的Sci-Fi,整套戲充滿了禪味,雖然結尾是個敗筆。
女主角在學懂了外星非線性的語言和思維後,她終於明白了自己是同時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果一切都是一個循環。悲傷是來自快樂,而她的快樂也是來自她的悲傷。
每次擁抱女兒Hannah,她都經歷著這世界上最幸福的悲傷。
“既然知道了結局,還會去改變未來嗎?會,因為“過程”才是目的”
“電影最后擊中我心的時刻是女主望向未來丈夫的眼神。那是一种知道了人生真相卻仍然滿怀深情的眼神。這不僅是她的力量,也是人類的力量:知道自己終將死去,但仍然努力地生活。因為“死是生的一部分,而非生的對立”。”
“經歷是夾雜著痛苦的幸福,也是夾雜著幸福的痛苦。”
“外星人的非線性禪圓文字說明了他們与人類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也因此,人類認知中沒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線性時間可以形成回路。在這個和禪圓一樣的時間回路中,傳統的時間觀被顛覆,先后、因果的邏輯關系不再有意義,回路中的每一個事件都同時是另一個事件的原因和結果。也因此,外星人擁有超越人類的另一种感知——感知時間。”
“舉個簡單的例子,線性上:愛因斯坦打了牛頓一巴掌,兩人因此分手。 但在外星人的的非線性世界:愛因斯坦的巴掌決定了兩人分手,兩人的分手同時決定了愛因斯坦的那一巴掌。巴掌和分手兩個事件,同時存在,互相決定。”
昨晚看了1974年的「伊豆舞孃」 (山口百惠第一套戲),金童玉女的經典組合,這樣的清純現在少見了…
看完終於知道為什麼兩個女演員可以一齊拿到這屆的金馬影后了!
「有時候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質的人,是快樂的。而能夠假裝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質的人,卻是幸福的。」